来源:https://www.zdnongye.com/ 分类:智慧农业 产品:物联网设备
传统农业中,农民通常依赖经验进行作物种植,判断灌溉和施肥时机多凭借天气和土壤状况,而对病虫害的反应常常不够及时。如今,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土壤墒情并接收预警,不仅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有效降低农药成本。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背景下,烟台中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借助物联网技术,将农业从“传统种植”向“智慧种植”方向升级,为单产增长注入了科技动力。
提高单产的关键在于精准掌握作物生长的实时动态:
烟台中盾打造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依托“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实现了高效的数据采集。在莱阳市的梨产业基地,布设的土壤墒情监测站每隔10分钟更新一次土壤温度、湿度和导电率数据,农业气象监测站实时记录风向和降水量等气象参数,而智能虫情测报设备则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害虫的种类与数量。
烟台中盾的技术总监表示:“这些智能设备相当于农田的‘感知神经’,可以将无法直接观测的土壤肥力和潜在病虫害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 目前,该系统已全面实现对土壤墒情、肥力状况、作物生长情况及病虫害的监测,数据传输延迟仅在秒级范围内,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如何将其转化为提升单产的具体实践:
为此,烟台中盾研发了“丰稷孪生”农业AI数字模型。该模型基于“数据驱动算法、算法优化决策、决策指导生产”的逻辑框架,将采集的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管理策略,尤其在病虫害防控和水肥管理这两个关键环节,为单产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病虫害是影响单产的重要因素,传统种植模式因其无法预警,往往导致大面积果实受损。而“丰稷孪生”模型通过整合胶东地区多年气象信息与历史虫情数据,结合当前实时监测的温湿度信息,可提前预测病虫害的爆发风险。
在施肥与灌溉方面,该系统展现了出色的精准决策能力。借助土壤墒情预测模型和作物需水模型,并结合卫星遥感技术与无人机巡检数据,平台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水肥管理方案”。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依托质流运输与扩散效应两大植物生理机制,将肥料利用效率提升至60%以上。
展望未来,随着AI数字模型“丰稷孪生”在更多特色农作物上的适配与优化,以及物联网监测网络在更大范围农田中的覆盖扩展,该系统将不断解决传统农业的难题,使传统的“会种”转变为智能化的“慧种”,从而在粮食安全保障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注入更强的科技驱动力。